第21期:《宽仁报》

做实科技援藏 惠及藏区百姓

——记重医附二院-昌都市及类乌齐、察雅、江达、芒康县人民医院远程超声会诊平台示范点建设启动暨现场培训会


   期次:第21期      查看:321   

  2018年10月11日上午10点,由重医附二院牵头,项目经费共计共计200余万元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区域医联体模式的国产创新诊疗设备应用示范项目,基于危重症的国产影像设备应用示范课题”——重庆-昌都市及类乌齐、察雅、江达、芒康县人民医院远程超声会诊平台示范点建设启动暨现场培训会,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医院举行。
  该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重医附二院副院长梅浙川教授,科研处黄慧哲副处长、李小平副处长,对外办副主任吴佳玲、医保办副主任吴玲、超研所副主任李攀及财务处邓宇等一行9人,以及昌都市卫计委副主任阿青,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易文强、常务副院长滕苗,昌都市类乌齐、察雅、江达、芒康等四县人民医院院长及超声科负责人参会,会议由科研处李小平副处长主持。
  梅浙川副院长首先指出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启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及类乌齐、察雅、江达、芒康等四县医院的远程超声会诊平台的建设,做实科技援藏工作;二是代表医院党政领导,前来慰问我院3位奋战在援藏工作的一线同志。据介绍,为了加快平台建设,该子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李攀副主任,在10月8日已与两位工程师先期赶赴昌都市人民医院、类乌齐及察雅县人民医院完成平台软硬件的建设,江达、芒康两个县医院的平台布点也将相继完成,最终建立起依托重医附二院,以昌都市人民医院为中心,覆盖昌都全市11区县的远程超声会诊平台,全面提升整个昌都藏区超声诊疗水平。此外,梅副院长对整个项目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充分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解决昌都地区因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导致的就医难题;二是切实提高昌都地区基层超声医疗服务水平;三是要形成国产创新诊疗设备应用示范的长效机制。
  黄慧哲副处长、李攀副主任、财务处邓宇也分别就项目的重大意义、项目推进和使用以及财务管理进行细致地解说。
  昌都市卫计委阿青副主任最后作总结,表达对重医附二院由衷的感谢。目前,昌都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远程超声诊断平台、远程心电会诊平台的建设,能有效解决昌都市超声和心电专业医师缺口大的难题,提升了昌都市人民医院疑难病症诊断水平,改善了昌都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阿青副主任还表示,希望远程超声示范科研项目能更快覆盖全市,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诊断水平。
  会上,重医附二院超声研究所副主任李攀作为子项目组具体负责人,与昌都市人民医院,以及芒康、察雅、类乌齐、江达等四个县医院项目负责人签订了协议。
  为进一步体验平台效果,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前往昌都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现场考察运行情况,并实地选择两名患者现场进行行程超声会诊。5岁患儿疑患先心病,由于当地县医院无法确诊,从八宿县转到昌都市人民医院。现场连接远程超声会诊平台后,重医附二院超声科主任冉海涛教授通过远程对话,实时查看上传图像,细致指导探头走位和患儿体位摆放,在昌都市人民医院超声科马红斌主任的配合下,迅速明确了诊断。察雅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接诊一位婴儿,发现额部肿物,不能明确性质,申请远程会诊,在远程会诊平台上,冉海涛主任从超声下颅骨走向,肿物的性质、形态,以及超声科人员的操作下,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式指导。全体与会人员通过昌都市人民医院超声会诊平台观看了整个过程,对以冉海涛主任为首的整个超声团队及诊断水平给予了肯定,对远程超声会诊平台展现的清晰图像、流畅的语音对话、极具现场感的高效高质量画面传输赞不绝口。
  远程超声平台的建设和投用,将为昌都地区超声教学科研、病例讨论及临床技术指导提供远程实时转播媒介,搭建起重庆与昌都医疗技术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桥梁,缓解昌都市及其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人才及设备短缺带来的难题,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效率,对建立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及包虫病超声诊疗规范和临床解决方案将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同时,还将通过远程超声系统,指导昌都地区开展超声下穿刺、介入、肌骨超声、小器官超声以及疑难病例协助诊断等技术,改善昌都地区整体超声医疗的诊断水平。平台的投用,也将打通临床各科室远程沟通的通道,全方位提升昌都地区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惠及藏区广大患者的目的。
  (医务处 刘仪;对外办 吴佳玲)